故事是這樣子的, 前幾天不是烘了一把Monkey+10% Robusta的配方嗎? 昨天在喝最後一泡時卻突然發現, 差不多的流速與沖煮條件, 這一泡居然喝起來只有Monkey的感覺, 而且crema也不像之前幾泡那麼多, 仔細推敲我覺得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這一泡的咖啡豆Robusta佔的比例可能不到10%甚至沒有, 因為Robusta本身有相當獨特的風味, 應該不至於喝不出來, 而且豆子也都還沒超過一個禮拜,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, 我抓了幾顆烘好的熟豆(焙度是二爆密集)稱稱看1g到底有幾顆, 結果大概只有4-5顆而已, 以我的沖煮方式一泡大概只有約1.5g也就是6-7顆Robusta豆進入磨豆機, 運氣不好的話也許全部都黏在磨盤或是管路中都有可能(請看之前的文章, Rocky的殘粉有2-4g之多), 這也難怪espresso那麼難沖煮出一致的結果了, 因為使用混合豆的關係, 將導致每一泡出來的比例都略有不同 除非將豆子分開烘好, 要喝的時候再依比例倒入, 不然真的很難控制, 尤其是配方裡比例較少的豆子, 很有可能發生分布不均的情形.
然後, 談到先烘再混的經驗, 由於最近天氣不好, 實在找不到空檔烘豆子, 而我的espresso專用豆也因為最近大亂鬥的結果用得很兇, 所以只好拿一些單品豆混合起來使用, 我發現如果豆子的烘焙條件差異太大, 如深焙加淺焙或是不同日期烘的豆子, 流速會非常非常難以控制, 不然就是大泡泡一堆, crema稀薄, 我想是不是因為咖啡粉膨脹或是排氣速度不同而容易造成channeling的情形呀? 不知道.....
Espresso的世界真的很奧妙!